来源:德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:2022-06-13 15:47 点击数:-
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,加快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高质量发展,完善适应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、符合农村特点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,根据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》(国办发〔2019〕45号)、《交通运输部 财政部贯彻落实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〉的通知》(交公路发〔2020〕26号)、《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〈广东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〉的通知》(粤府办〔2021〕1号)和《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〈肇庆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〉的通知》(肇府办〔2021〕11号),我县结合实际制定了《德庆县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“《实施方案》”)。
一、《实施方案》的出台背景
农村公路是覆盖范围最广、服务人口最多、提供服务最普遍、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,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,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“先行官”。为切实解决“四好农村路”工作中管好、护好短板问题,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,2019年9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》(国办发〔2019〕45号),这是全国未来一段时期农村公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;2020年2月,交通运输部 财政部联合印发《贯彻落实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〉的通知》(交公路发〔2020〕26号),对相关工作再次进行部署;2021年1月,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广东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》(粤府办〔2021〕1号),进一步完善我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长效机制;2021年12月,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《肇庆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》(肇府办〔2021〕11号),加快完善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和长效机制。截至2021年12月底,我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里程达到约1650公里。随着我县农村交通快速发展,农村公路网络不断完善,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开始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。
二、目标任务
(一)工作目标
到2022年,农村公路“路长制”高效运行,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%,全县年均养护工程里程比例不低于5%,路况中等以上等级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0%。到2025年,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运行顺畅,资金得到有效保障,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。到2035年,全面建成体系完备、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。
(二)工作任务
一是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体系;二是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;三是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。
三、《实施方案》的主要内容
《实施方案》结合我县实际,主要明确了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、总体目标、责任体系、资金保障、长效机制和保障措施。
(一)总体要求
完善适应我县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、符合农村特点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,推动“四好农村路”高质量发展,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交通运输服务保障。
(二)总体目标
到2022年,基本建立权责清晰、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,形成财政投入职责明确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。农村公路“路长制”高效运行,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明显提高,治理体系初步形成。到2025年,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运行顺畅,资金得到有效保障,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。到2035年,全面建成体系完备、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,全面实现城乡公路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全面实现农村公路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(三)责任体系
一是明确县级相关部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权利和责任。完善政策支持补助机制和指导监督,推进县、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建设,支持、监督镇级政府履行主体责任。二是夯实镇级人民政府落实主体责任。加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投入力度,明确相关部门、乡镇政府权力责任清单。三是发挥好乡村两级作用和农民群众积极性。明确乡镇政府农村公路管理机构、专职人员数量、工作职责;村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村道的管理养护等相关工作。
(四)资金保障
一是执行养护工程资金补助政策。明确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不得低于“替代养路费部分”的15%,用于普通公路(普通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)养护工程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80%,且不得用于公路新建工程。二是加大日常养护资金保障力度。明确省、市、县三级公共财政资金(不含“替代养路费部分”)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总额不得低于县道每年每公里10000元、乡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、村道每年每公里3000元,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比例原则按3:3:4比例筹集。三是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监管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实施绩效管理,按有关规定对社会公开,接受社会监督,明确财政、交通部门加强资金使用监管。四是创新农村公路资金筹措机制,鼓励依法采取多种方式筹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。
(五)长效机制
一是发挥“路长制”管理作用。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负责制的责任体系和覆盖全县农村公路的“路长制”组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。二是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,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。三是探索多元养护模式,支持各地开发农村公路养护公益性岗位。四是加强农村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,做好县级项目库、信息化建设,推进农村公路科学化自动化检测,提升养护科学决策能力。五是加强质量安全和信用管理。推进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、同时施工、同时投入使用。完善县级竣(交)工验收机制,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市场监管。六是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和执法工作。加强农村公路路政执法和日常监督管理,结合我县实际充分利用“路长制”机制,制止危害农村公路的违法行为。七是完善农村公路综合运输服务体系。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,扩大农村客运覆盖范围,实现农村客运可持续稳定发展。八是强化农村公路示范引领作用。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、示范路等示范创建工作。到2022年底,争取创建省级示范县,创建1个以上示范镇(含2—3条示范路),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。
(六)保障措施
一是加强组织领导。强化监督管理,完善工作机构,抓好贯彻落实。二是完善考核激励。充分发挥奖优罚劣的考核“指挥棒”作用。三是强化跟踪落实。定期开展督导和评估,跟踪分析改革进展情况。四是营造良好氛围。开展政策解读,加大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。